海洋生态

就北方地区而言,如果以案发前一年的旱涝数据为准定义旱涝等级哑变量,则与表4的回归结果相似。

关于去杠杆策略已经讨论了很多。因此,还应考虑授予地方政府税政权力,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,使地方政府具备与其职责相匹配的财权与财力,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。

海洋生态

尽管存量债务可以逐步重组,但在短期如果影子银行继续快速扩张,则信贷周期突然中断的风险将继续增加。野村证券(2013年)提出著名的5-30规则,即发生危机之前的5年,信贷占GDP比例一般都要上升30%以上。Reinhart Rogoff(2011年)认为实体部门债务飙升往往是银行危机的前奏,且公共债务迅速上升与主权债务危机密切相关。这就像病因没有得到根除,只暂时切除肿瘤一样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从这些经验看,杠杆置换和债转股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去杠杆问题,无论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还是行政化手段来进行债转股。

在政策上,应深入研究财产税的实施路径,全面改革资源税,加快推进消费税改革,培育地方主体税种,增强地方自主发展能力。货币政策要更加稳健中性,财政政策要更加有效,在共同维护好去杠杆的宏观环境的同时,去杠杆的着力点在于推进更多结构化改革,促使非金融企业、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主动去杠杆。按照李嘉图等价定律,政府现在的债务等同于未来的税收负担,理性预期的个人和企业会紧缩开支,财政赤字不增加总需求。

需要强调的是,虽然财政赤字货币化听起来有点令人紧张,但这是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必然结果,其他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也都面临这个问题。居民选择持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,部分替代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,这意味着货币增长的部分收益(铸币税)从商业银行回到央行(政府),实际上是政府用没有任何成本的货币去和私人部门交换商品和劳务。在这种情况下,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在内的M2增速将下降。因为信贷创造存款的节奏放慢。

未来的数字货币既不是类似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创造方式,也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支付方式的电子化,而是一种可控范围内的分布式记账的应用,其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—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,央行的数字货币体系由央行的数字货币发行库、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银行库和用户端的数字钱包组成。中国央行2016年1月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,对外宣布研发并争取早日推出数字人民币。

海洋生态

当然,政策都有路径依赖,纯货币挤压银行存款对银行有负面的影响,但央行可以控制数字货币发行的节奏,避免对商业银行产生系统性的冲击。假设经济增长目标是6.5%,如果信贷投放货币,对应的M2增速假定是12%,但如果财政扩张力度加大,所需要的M2增速可能是10%甚至更低,信贷投放的多余货币只刺激了资产价格。政府可以用这部分收益推进结构性改革,比如减税,也就是说,在一般的财政预算赤字之外,可以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来弥补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下降。财政投放货币既是广义货币的一部分(流通中现金和企业、家庭在商业银行的存款),又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(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)。

回到上面的讨论,对财政投放货币的根本约束来自控制通胀的需要。2016年底M2余额是155万亿元人民币,如果每年M2增长10%,增量就是15万亿元人民币,假设其中五分之一来自央行数字货币,也就是3万亿元人民币,201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一般预算赤字总共才近2.4万亿元。其次,规范财政行为,限制财政扩张对经济活动带来的扭曲影响,这包括规范地方财政预算体系,加强人大对财政支出的审议和监督等。不同的央行在数字货币的投放和管理方式上可能有差异,但一个根本的共同点是法定数字货币是央行发行的,不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。

通胀上升带来货币政策紧缩,抑制传统的信贷创造货币(存款)的渠道。英格兰银行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的一篇工作论文中,描述了一个类似的、介于去中心化和传统中心化之间的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机制。

海洋生态

功能财政有两层含义:一是政府只应该在私人部门需求太强(有通胀压力)的情况下加税,政府不应该为了控制赤字而加税或不减税信贷是银行的资产、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负债,信贷投放货币不增加私人部门净资产,对消费和实体投资需求的刺激相对较小。

财政与信贷投放货币的差异 在法定货币的机制下,政府的角色首先在于财政收支的影响,财政支出投放货币,税收回笼货币,财政赤字意味着货币净投放。稳健财政强调对政府预算的约束,背后逻辑和私人机构的情形没有本质差别。银行信贷创造的货币只有部分本位币准备金的支持。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日本,其国债规模在过去20年持续上升,对GDP的比例达到212%,大幅超过美国的97%,一些投资者不时表达对日本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,但日本的国债收益率却大幅低于美国,低增长和低通胀似乎是更合理的解释。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纯货币,直接是央行的负债,而银行存款只有部分准备金(央行的负债和国债)的支持。总的来讲,比较财政和信贷投放货币两个渠道,前者对实体需求刺激较大,后者对资产尤其是房地产的需求刺激较大。

同时,这也意味着部分由银行通过信贷增长获得的铸币税回归政府,有重要的财政含义和由此带来的宏观经济和结构影响。功能财政投放货币 对财政扩张的一个常见的疑问是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,即在降低私人部门债务负担的同时,政府债务是否会成为新的危机源头。

具体来讲,央行对所有人提供7×24小时开放的支付结算平台,实际上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对所有人开放,非银行的企业和个人直接通过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结算,绕过了商业银行的结算系统。在中国央行计划的模式下,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,商业银行只是一个渠道,有点类似100%存款准备金要求下的银行存款。

因为信贷创造存款的节奏放慢。从宏观角度来看,这等同于财政赤字货币化,刺激总需求,可能带来通胀压力。

也就是说,一般情况下,政府不通过发债回笼财政赤字投放的货币。但是,按照国家货币学说,只要政府有发钞的能力,其面对的预算约束和私人机构就有本质差别。政府发行的货币是私人部门的资产,代表私人部门的净资产增加,其财富效应增加消费需求,并进一步刺激实体投资。居民选择持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,部分替代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,这意味着货币增长的部分收益(铸币税)从商业银行回到央行(政府),实际上是政府用没有任何成本的货币去和私人部门交换商品和劳务。

结构调整的另一个视角是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与银行存款竞争,意味着央行扩表、银行缩表,有利于降低经济增长对银行信贷的依赖,降低金融的顺周期性。英格兰银行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的一篇工作论文中,描述了一个类似的、介于去中心化和传统中心化之间的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机制。

从过渡期风险管理的角度看,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的高存款准备金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缓冲,到时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发行数字货币带来的冲击。把财政部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看,政府的债务结构发生变化,国债比重下降,货币比重上升。

当然现实中,理性预期不总是存在的,尤其是私人部门与政府面临的预算约束有很大差异,政府最终还可以用发行货币这一招来避免违约。不同的央行在数字货币的投放和管理方式上可能有差异,但一个根本的共同点是法定数字货币是央行发行的,不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。

财政赤字增加的广义货币有100%本位币(准备金)的支持。在这种情况下,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在内的M2增速将下降。央行发行数字货币,史无前例,技术设计可能比较复杂,但我们可以勾勒宏观方面的含义。弗里德曼说通胀永远都是一个货币现象,而历史上高通胀的时期和国家都存在财政赤字失控的问题,两者并不矛盾,弗里德曼的话是在上世纪60年代说的,战后财政赤字是货币投放的重要形式,而信贷渠道则因为金融压抑而受到限制。

稳健财政要求平均以维持收支平衡,可以在经济衰退时减税,但在经济繁荣时加税,或者在经常科目维持平衡,但允许赤字来进行资本性支出。在中国,更多地依靠财政或准财政扩张支持经济增长,降低对信贷的依赖,有利于促进金融周期下半场的有序调整。

中国央行2016年1月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,对外宣布研发并争取早日推出数字人民币。这是上述的货币金字塔的另一个体现,财政投放货币的货币性最强。

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应对和反思涉及货币、财政、金融监管和结构性改革,但总体来讲主要还是技术层面的突破,比如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,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形成的基本政策框架并没有改变。假设经济增长目标是6.5%,如果信贷投放货币,对应的M2增速假定是12%,但如果财政扩张力度加大,所需要的M2增速可能是10%甚至更低,信贷投放的多余货币只刺激了资产价格。

陈剑: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着什么?
李雪松 冯明 张慧慧: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